中新社福州10月21日电 题:一套红木螺钿家具背后的华侨抗日往事——专访华侨博物院原院长刘晓斌
华侨博物院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厦门倡办的以华侨历史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博物馆史上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创建的博物馆。在华侨博物院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套二几二椅四件套的红木螺钿家具,大气典雅,引人注目。
1999年,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将这套家具捐赠给华侨博物院,华侨博物院原院长、研究员、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刘晓斌全程参与交接工作。刘晓斌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了这套红木螺钿家具背后的华侨抗日往事。
刘晓斌:成立于1895年的怡和轩俱乐部,被称为“百万富翁俱乐部”,一度曾变成吃喝嫖赌抽之地。陈嘉庚先生1923年担任该俱乐部总理(后改为主席)后,整顿会风,严明纪律,禁抽,禁止赌博,大胆革除几十年来只限闽帮富侨才能入会的旧规,欢迎各帮帮领或名流入会,鼓励各帮帮领成为怡和轩的董事主席或委员。此举使新加坡各帮华侨领袖或名流逐渐集中于怡和轩。
自1928年“济南惨案”到1942年日本占领新加坡期间,陈嘉庚以怡和轩为大本营,领导海外华侨华人发起山东惨祸筹赈会、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简称“新华筹赈会”)、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等,支援中国抗日救亡;以怡和轩为总部,进行保卫新加坡的战斗。
在陈嘉庚领导下,怡和轩被改造成组织南洋华侨开展政治和社会活动的重要阵地。
刘晓斌:这套二几二椅四件套的红木螺钿家具是陈嘉庚领导千百万南洋华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时期使用的,见证了南洋华侨的感人往事和历史功绩,是弥足珍贵的华侨历史文物。
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惨案”,新加坡怡和轩召开大会,号召全体南洋华侨赈济难民。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新加坡118个侨团联合成立以陈嘉庚为主席的“新华筹赈会”。随着战事扩大,1938年10月10日,南洋各地区45埠168位代表齐聚南洋华侨中学礼堂,成立“南侨总会”,推陈嘉庚为主席,庄西言、李清泉为副主席。
南侨总会最大的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抗战。当时,华侨捐献情形正如陈嘉庚描绘的那样:“对祖国战区的筹赈工作,风起云涌,海啸山呼,热烈情形,得曾未有;富商巨贾既不吝啬,小贩劳工也尽倾血汗。”陈嘉庚在所属企业已经收盘的情况下,自己仍带头认捐每月2000元(“国币”),直到抗战胜利。据“南京政府”财政部统计,华侨自1937年至1945年捐款超过13亿元(“国币”),其中南洋华侨捐献比重最大。以财力支援祖国抗战的另一项是侨汇。1937年至1943年,通过银行途径的侨汇达55亿元(“国币”),其中南洋侨汇居多。
南洋华侨在物力方面对祖国抗战贡献也甚为可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40年10月,共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1000辆,大米、药品、雨衣、胶鞋等物资多数亦为南洋华侨所捐献。
以陈嘉庚为首的南侨总会支援祖国抗战的又一壮举是组织南侨机工回国服务。从1939年3月至1942年5月,3200多名南侨机工回国服务。
中新社记者:怡和轩俱乐部为何将这套珍贵的家具捐赠给华侨博物院?海内外侨胞为此付出哪些努力?
刘晓斌:怡和轩俱乐部将这套珍贵的家具捐赠给华侨博物院,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华侨博物院是陈嘉庚晚年亲自捐款倡办的文博机构,也是中国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兴建的博物馆。他亲自撰写《倡办华侨博物院缘起》,对博物院的性质、作用、机构、展馆设置、建设步骤均有论述,并发出号召。
时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主席孙炳炎,是当年创办华侨博物院的32位捐款人之一。他从年轻时就追随陈嘉庚。在他的推动下,怡和轩俱乐部董事会1999年决定,将陈嘉庚先生任怡和轩俱乐部主席时期的红木螺钿家具捐赠给华侨博物院。
孙炳炎当时说:“我这样做,仅表达我对世界伟人陈嘉庚先生的无限崇敬之情,表达对陈嘉庚先生集资创办的华侨华人自己的博物馆的一点爱护之心。”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广大华侨华人的心声和为此作出的努力。
1999年8月华侨博物院派人前往新加坡接受怡和轩俱乐部捐赠陈嘉庚先生任主席时使用的家具。图为时任怡和轩俱乐部主席孙炳炎(中)与刘晓斌(左)等合影。华侨博物院供图
刘晓斌:最难忘的是孙炳炎先生其人其事。孙炳炎是新加坡著名的企业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华人社会领袖。
1999年,我和一位同事专程前往新加坡进行为时10天的家具捐赠和其他文物资料整理交接工作。当时,孙炳炎先生已九旬高龄,却天天和我们一起加班工作。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孙炳炎先生表示是受嘉庚精神影响的结果。小学时,他就读于陈嘉庚先生创办的乐安学校,从小受到嘉庚精神的熏陶;抗战时期,他紧紧追随陈嘉庚,加入南侨总会,并担任芽笼分会主席。
每谈起陈嘉庚,孙炳炎先生的敬意和感激都溢于言表。他说,年轻时自己常到怡和轩向陈嘉庚先生汇报工作,得到太多关爱和帮助。身为富翁的陈嘉庚,始终保持勤劳和简朴本色,不抽烟,不喝酒,连茶都不喝。抗战期间,陈嘉庚长年居住在怡和轩,早上5点多起床,深夜12点才休息,夜以继日领导南侨总会的工作,最喜欢吃地瓜粥配小菜和花生米,读书是闲暇时间唯一的消遣,阅读《三国志》一类的历史书。
华侨华人是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华侨博物院作为联系华侨华人的重要窗口和精神家园,在传承弘扬嘉庚精神、华侨精神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我们坚持公益开放属性,早在2007年就实行免费开放;深入挖掘文物藏品价值,策划多个以华侨文化、嘉庚文化、红色文化为特色的原创性主题展览,每年送出和引进的展览数量持续增加;着力打造研学和文旅融合平台,通过馆内外、线下线上结合、科技赋能等数字化手段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科普工作等举措拓宽社会服务的渠道,取得明显成效。(完)
刘晓斌,华侨博物院原院长、研究员、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主要从事文物、博物馆和华侨华人、陈嘉庚领域的研究。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林草科研工作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潜心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走向振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林草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7.02%,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6.32个百分点,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王方定利用各种机会,不厌其烦地为年轻人作报告。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只要是与年轻人相关的学术会议、交流会以及座谈会,王方定都一定参加。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142个路口,早高峰的红绿灯时长与平峰时不同。算法赋予信号灯“大脑”,让以往的“车看灯”变成“灯看车”。经测算,每个路口的通行效率可以提高13秒。
为了更准确检测出亚硝酸盐的存在,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针对亚硝酸盐的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在实时同步可视化检测亚硝酸盐领域取得新进展。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人工智能”是这份名单背后的关键词。
据了解,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中国将统筹利用首次载人登月前的飞行试验以及载人登月的任务机会,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
“祥云”AS700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个按照适航规章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艇。
王贻芳说,江门中微子实验已吸引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研究机构的750位科研人员参与,采取经费投入分担、技术共同研发、科研成果共享的方式推动全球中微子研究共同进步。
中国科普研究所调研发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对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有困惑。因此,开展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科普工作,有利于领导干部、企业家增强对新技术、新动能、新模式的认知,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更好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规律,促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